資訊詳情
潔凈室日程監控的重要指標!
分類:
信息中心
作者:
發布時間:
2020/05/11 11:18
全面開展專業化的日常監控是做好潔凈手術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:
建議常規設立的項目是:沉降菌濃度、懸浮菌濃度、含塵濃度、壓差、風速和風量、溫度、相對濕度。
懸浮菌濃度:主要用于動態監測手術運行狀態中的實際細菌濃度,檢測和預測特殊手術綜合因素下的感染危險性。檢測儀器:浮游菌采樣器。
含塵濃度:主要用于監測靜態潔凈度的級別,定點定位檢測大于等于0.5μm塵粒數和大于等于5μm的塵粒數。檢測儀器:塵埃粒子計數器。
壓差:主要用于監控潔凈手術部內各區域的正常壓差,防止發生由于氣流走向錯誤而導致手術感染。
風速和風量:規范要求局部百級工作區的工作面上,截面風速要控制在0.25~0.3m/s的范圍內。如果小于0.25m/s可能影響抗干擾能力,太大又能夠引起切口失水過快,特別是眼科手術,風速太大,會使結膜蒸發快而失水,影響整個手術。檢測儀器:風量儀。
Ⅱ級、Ⅲ潔凈手術室采用的是一種低湍流度的置換氣流,是充填原理,出風速度不低于0.15m/s。
Ⅳ級準潔凈手術室按一般亂流參數,是稀釋原理,出口風速不少于0.25m/s,以保持動量將風送下。
最小新風量:要求滿足下列條件取最大值
每人每小時60m3。
補償室內的排風,并能保持室內正壓值的新風量。
規范規定的最小新風量。
溫度:規范要求控制在22~25℃,手術環境的溫度與手術切口的感染率密切相關,溫度的控制實際上是控制細菌濃度的有效手段。如溫度上限超標會導致醫護人員身體發菌量增大等。
相對濕度:規范要求控制在40%~60%。相對濕度與細菌的生存率密切相關,恰當的水分是細菌的營養源。
據研究相對濕度50%時,細菌浮游10min死亡,相對濕度更高或更低時,即使經過24h大部分細菌還活著。在常溫下,相對濕度60%以上可發霉。相對濕度80%以上則不論溫度高低都會發霉。
上一篇:
潔凈室凈化影響舒適的誤區!
醫院潔凈室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!
下一篇:
信息中心